推進以人為核心、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是我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戰略舉措。
2022年,陜西順應城鎮化發展規律,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全省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4.02%。
2023年,陜西如何高質量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省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2023年陜西省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重點工作任務》,明確陜西將著力從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持續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和形態、扎實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新型城市建設和治理現代化水平、積極促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強化城鎮化要素保障6方面著力突破,推進陜西新型城鎮化整體水平提升。
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
陜西著力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持續深化,積極推行“實際工作+實際居住”落戶的戶口遷移政策,力爭在6月底前實現所有類型戶口遷移業務“跨省通辦”;著力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入推進“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推動企業為農民工繳納社會保險,鼓勵有條件地區開展持有居住證人員在居住地申請低保或低保邊緣家庭認定,鼓勵有條件城市將市政運行、教育醫療等領域非戶籍常住人口住房、收入困難家庭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支持農民工集中的產業園區及企業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著力加強農民工就業服務和保障,推動消除年齡、戶籍等不合理就業限制,通過勞務協作輸出、公益崗位安置等方式進一步挖掘就業崗位,加強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力爭2023年完成農民工補貼性培訓20萬人次,同時加強縣域農民工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配套設施和社區治理體系,加強搬遷群眾就業和生活適應性培訓。
持續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和形態
陜西著力抓好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加快培育建設西安都市圈,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邁上更高水平,加快呼包鄂榆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步伐,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指導西安市制定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政策措施,高起點推動“雙中心”以及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等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西安國際航空樞紐、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研究制定2023年推進都市圈建設重點任務清單和項目清單,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西安都市圈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編制西安都市圈產業發展地圖,健全西安都市圈工作推進機制,建立都市圈數據監測系統;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陜西省貫徹落實<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的工作方案》落地實施,強化汾渭平原大氣污染治理聯防聯控,健全關中平原城市群三省聯席會議機制,支持寶雞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立陜蒙兩省區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推進《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十四五”重點合作事項》實施,協同打造以鄂爾多斯盆地為核心的能化產業經濟帶,協同推動黃河流域礦區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試點;進一步提升西安同渭南、銅川、商洛、楊凌協同發展水平,支持西咸新區提升拓展放大秦創原總窗口功能,打造“三器”示范樣板,支持漢中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加快延安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商洛生態康養之都以及安康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建設,支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楊凌示范區深度融合發展。
扎實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陜西明確責任部門,重點實施3項任務:推進縣城補短板強弱項,在全省范圍內選擇一批基礎優、潛力大、積極性高的縣(市),開展省級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試點示范,指導富平縣、三原縣、岐山縣開展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示范;促進縣域經濟提質增速,研究制定2023年度重點清單,完善資金政策舉措,統籌抓好城鎮平臺、產業平臺、創新平臺、投融資平臺建設,統籌抓好特色經濟、聯農帶農經濟、集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統籌抓好基礎設施體系、商貿物流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社會治理體系構建;推動小城鎮和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全力推動100個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持續推進已納入省級特色小鎮管理清單的9個小鎮建設,開展第二批納入全省特色小鎮管理清單申報評審工作,組織召開特色小鎮現場觀摩會,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
大力提升新型城市建設和治理現代化水平
陜西將提高城市韌性安全水平,擴容提升、優化配置醫療資源,健全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制度和防災減災救災聯合會商機制,推進鄉鎮(街道)消防站所和公共消防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編制全省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地圖;提升城市宜居品質,制定鄉鎮級國土規劃編制技術要點,建設2萬套(間)保障性租賃住房、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016個,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確保新建居住區同步達標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爭取國家兒童友好示范城市試點獲批實施;加強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以千兆城市、國家超算中心為重點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分級分類推進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建設,合理部署智慧路燈、智慧井蓋、智慧泊車等數字基礎設施;推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研究制定氣候投融資政策體系,開展陜西省近零碳排放試點示范建設,健全危險廢棄物和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理設施、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體系;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支持寶雞、榆林等首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建設,持續開展“五社聯動”基層社會治理試點等諸多舉措。
積極促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
陜西重點推動大型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區融入新型城鎮化,把城鎮安置區產業就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升完善、社區管理和文化服務等項目,統一納入遷入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及相關建設規劃予以重點支持和優先保障;大力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西咸接合片區建設;通過繼續實施“三支一扶”計劃等舉措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創建200個“美麗宜居示范村”,實施“整縣推進”試點行動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建設現代宜居住房2000套;下功夫提升農村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下沉,加強鄉村義務教育學校師資力量、鄉村兩級醫療服務能力、農村傳染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推動鄉鎮(街道)區域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依托縣城、重點鎮布局建設一批產地冷鏈集配中心,深化郵政、供銷、交通等既有設施資源整合,加強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支持有條件地區開展城鄉供水一體化和千噸萬人供水工程建設。
強化城鎮化要素保障
陜西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自然資源廳等相關部門將協同配合,合力強化人才保障,實施“三秦英才”引進計劃和特殊支持計劃,支持西安建設國家“3+N”人才聚集平臺,繼續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新型項目組織方式;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持續加快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制定印發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健全投融資機制,啟動企業投資項目“可承諾事項+并聯審批+事中事后監管”改革試點,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REITs)等模式,依托“秦信融”平臺開發建立陜西省項目建設融資服務系統,保障全省新型城鎮化建設高質量開展。
|